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9-28 07:23:55来源:肆参拓扑网

意思:有道德的人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出处: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表记》。 原文: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子曰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出处】 春秋时期孔子的《表记》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扩展资料: 《礼记·表记》——《礼记》由多人撰写,采自多种古籍遗说,内容极为庞杂,编排也较零乱,后人采用归类方法进行研究。 东汉郑玄将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近代***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礼运》、《经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1)本节选自《表记》。(2)失足:指举止不得体。(3)失色:指仪表不庄重。(4)失口:指言语不慎出重。(5)惮:威严。(6)言足信也:说的话可以相信。 孔子说:“君子在众人面前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用今天的话说,君子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分寸,不能有失尊严,不能有失体面,即使是碰上了让人尴尬的局面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