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肆参拓扑网 > 知识问答 >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9-28 22:18:04来源:肆参拓扑网

意思是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 在这两句诗里,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诗句出自清朝文史学家汪楫的《田间》。 全诗如下: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田间》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春”字。开春了,“小妇扶犁大妇耕”,这是人类社会的春天;“陇头一树有啼莺”这是大自然的春天。 第一句是“起”,也就是开个头,第二句是“承”,也就是接着说。两句诗似乎已经把田间的春天说完,而且也很平常和平淡,要有趣味,富有韵味,还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诗人故意转移话题,从反面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虽然不解

1、意思是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 2、在这两句诗里,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 3、诗句出自清朝文史学家汪楫的《田间》。 4、全诗如下: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拓展内容: 汪楫(公元一六二六年至一六***)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

儿童不知到春天在那里,只是看哪儿的游人多就往哪里走。这首诗出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 拓展资料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原文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暮秋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追悼亡妻王氏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写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相传李商隐与王氏相恋结合

意思是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 在这两句诗里,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诗句出自清朝文史学家汪楫的《田间》。 全诗如下: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田间》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春”字。开春了,“小妇扶犁大妇耕”,这是人类社会的春天;“陇头一树有啼莺”这是大自然的春天。 第一句是“起”,也就是开个头,第二句是“承”,也就是接着说。两句诗似乎已经把田间的春天说完,而且也很平常和平淡,要有趣味,富有韵味,还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诗人故意转移话题,从反面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虽然不解

这句话是出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这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意思大概是指小孩子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到人多的地方去。 另:这首诗只有前四句是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而后面都是出自别的诗人的诗句,不知道是谁把他们合到了一起。 陆游的《渡浮桥至南台》中的“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田间 的《汪舟次》中的“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

免责声明:文章数据由网友投稿或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Copyright ©2020-2024 肆参拓扑网 (www.43tp.com) 版权所有 琼ICP备202201018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