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拼音:nán jīng
注音:ㄋㄢˊ ㄐ一ㄥ
词性:名词
基本释义
1.古都名。唐 安史 之乱,玄宗 奔 蜀。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建号 南京。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南京 还有 散花楼。”
2.古都名。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3.古都名。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建号 南京。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称 临潢府。幽州 称 南京。”
4.古都名。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建炎 元年,高宗 继位于 南京,即此。参阅 宋 高承《事物纪原》卷六。
5.古都名。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即 燕京)六州归 宋,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6.古都名。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宋 周煇《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春秋 卫、陈、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7.古都名。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永乐 间迁都 北京,改 应天府 为行在,正统 间建为 南京。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清 孙枝蔚《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详细释义
- 南京 [nán jīng]
古都名。
唐 安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到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遂将 蜀郡 改为 成都府 ,建号 南京 。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北地虽夸 上林苑 , 南京 还有 散花楼 。”
古都名。
契丹 神册 四年葺 辽阳 故城建 东平郡 。 天显 三年迁 东丹国 都于此,升为 南京 。
古都名。
契丹 会同 元年得 幽 蓟 十六州,升 幽州 为 幽都府 ,建号 南京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辽太宗 把皇都建号 上京 ,称 临潢府 。 幽州 称 南京 。”
古都名。
宋 大中 祥符 七年,因 应天府 为 赵匡胤 旧藩,建为 南京 。地在今 河南 商丘县 南。 建炎 元年, 高宗 继位于 南京 ,即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卷六。
古都名。
金 天辅 七年,以新得 辽 地 南京 (即 燕京 )六州归 宋 ,改以 平州 为 南京 。
古都名。
金 初称 北宋 故都 开封府 为汴京, 贞元 元年改称 南京 。 贞祐 二年迁都于此。 宋 周煇 《北辕录》:“九日,至 东京 。虏改名 南京 ……按 东京 , 春秋 卫 、 陈 、 郑 三国之境,古 大梁城 也。”
古都名。
明 洪武 元年八月建都于 江南 应天府 , 永乐 间迁都 北京 ,改 应天府 为行在, 正统 间建为 南京 。 清 为 江宁府 治,而仍沿 南京 之称。即今 南京市 。 清 孙枝蔚 《初至南京客有谈南京事者感赋》诗:“ 南京 歌舞骄南渡,四镇功名误四方。”
《南京》同属词性词
人们 商人 震级 扁桃腺 釉面砖 远虑 纬线 腊味 面汤 北辰 北纬 北魏 南北朝 北斗 北郊 夜宵 昨夜 乒乓 午夜 番茄 对抗赛 灯塔 对岸 夜莺 富农 对联 假话 话柄 脚丫 印泥 眼睑 眼球 隔壁 疙瘩 激进派 书目 老虎凳 丛书 耶稣 脂肪酸 标杆 强项 朝代 木材 西汉 西餐 细胞 祝辞 耳垂 桑蚕丝 螺丝 缂丝 丝锥 套房 良性肿瘤 琉璃厂 鸵鸟 品牌 仇怨 滤器 怨偶 毒蛇 诱饵 菌苗 区县 职责 社区 幻影 酬酢 乌梅 郁金 诳语 流水账 痉挛 嘉靖 流水作业 斗笠 糖精 卵黄 田径 柳琴 锯齿 豺狼 耆宿 液晶 壮丁 挂牌 论证 轻重 重伤 总经理 心理 体重 重负 重庆 举重 理由 狗头军师 画师 实力
南门 西南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云南大学 东南亚 南斋 京杭运河 东西南北 面北眉南 西南 南北 南部 南征北伐 南阳西鄂 京削 旧京 南航北骑 南海舶 黔南 二南 南柯太守 南柯梦 逢入京使 京腔 邺京 周京 三京 帝京 京兆 许京 小京官 王京 咸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京卿 南极 南京 南漕 天南地北 南北朝 南馔 军南门 南昆铁路 南陈北崔 汝南评 南伪 济南市 南欧 南戒